被称为万亿级的风口的智能服装现状究竟如何?

行业动态 加入时间:2016-8-21 8:48:51 访问量:1851

     智能服饰产业,无论是对科技企业还是传统服装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在巨大的市场前景面前,众多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各种智能服饰层出不穷。

  那么智能服饰市场究竟情况如何?为此智慧产品圈的记者探访了多家智能服饰企业,并对其市场进行梳理,希望给读者带来对智能服饰市场的进一步了解。
 

入场玩家:科技企业和传统厂商各显神通

  目前市场进入智能服饰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科技企业,以谷歌、三星、神念科技为代表,它们更倾向于在产业链技术环节取得突破,通过先进的技术的提升体验,拓展市场。

  例如神念科技,心率测量作为用户最期待的功能之一,要实现精准测量的同时做到小尺寸、低功耗,这需要很强的技术实力。而做脑电芯片(脑电信号是心电信号的强度的千分之一)的神念科技,在电极传感技术上有着较长时间积累,其在生物传感技术和算法上的优势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凭借这一优势,神念科技在今年8月发布了一款带心电监测的智能服装——DynaFeed智慧衣,结合生物传感和导电纳米织物,可获得心率、心率恢复指数、心脏疲劳度、心脏年龄、有氧/无氧运动心率指导等信息。

  另一类则是传统服装品牌企业,在这些服装企业看来,传统的服饰加上创意的智能科技将带来不错的商机,于是都打算通过智能服装的探索来谋求转型。

  例如莱仕特就投资智裳科技,在2015年8月推出首款智能恒温服装,可在低温时启动加热系统,纳米碳纤维通电后以远红外辐射方式传递热能进行保暖,可通过蓝牙连接手机APP进行控制,工作时间达4小时。

  据说销量不错,众筹1万件,销售额1千万。接下来还将推出生物磁疗保健服装、心率背心等。

  当然,相比于那些从无到有新建起来的科技硬件厂商来说,这些传统服装品牌企业既有巨大且忠诚的用户粉丝群,丰富得多品牌市场操作经验、分销渠道都相对比较成熟,不论传播力度,还是渗透能力都要大很多。

  市场现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尽管智能服的巨大前景被业界所看好,Gartner的报告甚至预测,智能服装将从2014年出货量几近为零的冰冻状态跃升到2016年预计的2600万件,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

  但就目前而言,智能服装产业并未如预期的那般美好。国内外包括爱慕、豌豆客、安踏智、NIKE、ADIDAS、LINING,以及国外维秘等都有智能可穿戴产品亮相,但目前多为浅尝辄止,这也是整个智能服装行业的现状——纷纷推出概念性产品,但无后续。

  这些传统服装企业虽都有意识到增加智能元素,但多没有实际方向。

  例如,红豆集团在深圳的分公司红豆智能,其在智能文胸、智能服装均有涉猎,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但除了店面有一些智能硬件产品,在智能服装业务上并没有找到明晰方向。

  智裳科技CEO 陈禄指出:“包括红豆集团、柒牌等大型制衣集团在内的许多传统服装企业虽然都意识到增加智能元素,但缺乏明晰的产业架构,也没有实际方向。”

  而科技企业由于品牌影响力、用户群有限、缺乏渠道等因素也难以获得销量。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智能服装产业刚刚起步,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不成熟。仅仅这些功能的话不足以打动消费者。

  而且就算是应用最多的运动健康监测领域,智能服装的表现也是强差人意,因为涉及到生物测量传感器紧贴皮肤的限制,而跑动引起的移位测量不准、舒适程度也是影响智能服装的用户体验。

  此外,这类智能服装需要经常清洗,然而不论是其传感器还是电池,附着于柔软衣物上的这些精密设备的防水性实在堪忧。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防水涂层的方式予以改善,但其成本、耐洗度和在洗衣机中的高温问题目前均没有可大规模推广的解决方式。同时传统服装加工流程已经非常成熟,后续配套也是问题。

  此外,智能服装的高昂价格也是阻碍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

  以Hexoskin为例,其一套智能背心的售价高达400美元(约合2500元人民币),国内智裳科技推出的智能恒温服装也要1000元人民币,附属配件也价格不菲。

  同时考虑到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般的衣服并非是耐用品,甚至是需要频繁置新的时尚品,这无疑又提升价格门槛,使得智能服装目前更多的只能应用于航天军事、专业运动等特殊领域,很难在普通消费者中获得市场。

  实际上,智能服装需想要真正走入大众市场,其首要前提便是价格必须足够便宜。

  小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尽管当前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智能化已是必然趋势,技术的进步将使服装产生质变,美观、清洁、智能功能等等优势,人们对于这种趋势和流行的接纳,将使智能服装成为一个主流的选择。

  从产业方面来讲,一方面品牌公司要跟上智能化发展增加产品卖点,扩大市场;另一方面江浙东莞等以外贸为主的小公司受经济影响订单锐减下同样对转型的需求很大。这些都是智能服装发展的推动力。

  目前,智能服装正处于一个初步的探索阶段,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完全驾驭这个领域。而智能服装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在智能服装领域的拓展,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企业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更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因此,智能服装企业一方面需要积极寻找创新核心技术和应用,让产品拥有足够的“卖点”,另一方面还需要围绕消费者使用习惯,打造更加舒适的用户体验。

热点资讯
推荐阅读